食物與藝術

食物的藝術價值

水果素描可以說是習畫的一個必經階段。印象派大師 Cézanne 有好幾幅名作都是以水果為材(見上圖)。繪畫水果有個好處,便是完畢後還可以把水果吃掉。李安執導的電影《飲食男女》,開首片段也是與食物有關,相信不少人看完後會垂涎三尺:

藝術創作經常以食物為題材。不過,食物本身是否可以構成一件藝術品?


藝術媒介與藝術類型

如果這個問題的意思是藝術品能否以食物為製作材料,答案當然是可以的。藝術家達文西(Da Vinci)的名畫《最後晚餐》便用上了蛋彩,一種混入了雞蛋黃的顏料。至於藝術雕塑,很多時候是用木、石頭、金屬等作為素材,但原則上我們也可以用紅蘿蔔、南瓜、牛油甚至蛋糕,只不過可能比較難保存而已。

有很多現代藝術品都以食物作為製作材料。德國藝術家 Joseph Beuys(1921-1986) 的裝置藝術會用脂肪、 檸檬、香腸、朱古力等食物來表達不同的意義。中國藝術家宋冬有一系列作品《吃掉城市》。他在不同的城市用餅乾來搭建該城市的模型,然後讓觀眾在展覽時一同把模型吃掉,象徵慾望如何建做但也同時摧毀一個都市。

這些作品讓我們重新思考觀眾與藝術作品的關係。但食物在這些作品所發揮的功能是作為藝術品的媒介 (medium),而非一種獨立的藝術類型(genre)。我們熟悉的藝術類型包括音樂、雕刻、建築、舞蹈、文學、繪畫、戲劇、電影等等。藝術媒介則是用來製作藝術品的材料,比如木材、金屬、塑料等,但它們本身並不構成任何類型的藝術作品。雖然上面提及的裝置藝術都用上了食物,但食物的味道和烹調技巧都並非作品的焦點。相反,在一間高級餐廳進食,食物是主角,我們對食物的色香味會有很高的期望和要求。 在這種情況,食物本身又能否成為獨立的藝術類型?而如果美食也可以是藝術,它的藝術價值和地位與其它藝術品又有沒有分別?

次等藝術?

人類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但自古以來,似乎沒有很多以烹飪聞名的藝術家。相反,殿堂級的音樂家、文學家、畫家則多不勝數。這個世界有很多一流的廚師,他們的餐廳也可能擁有米芝蓮三星,但又有多少名廚能夠與絕頂的藝術家平起平坐?很多名廚有高超的技術,但卻沒有人認為他們與達文西和貝多芬同樣偉大。這是什麼緣故?

食物本身會否有一些內在的侷限,限制了其藝術價值?例如很多人喜歡插花,甚至把插花當作一門藝術。不過,花藝作為藝術,地位始終不及音樂或小說等主流藝術。至於煙花,也可以當作一種視覺藝術。漂亮的煙花,大人和小孩都喜愛。只是無論煙花匯演如何璀璨都好,很難相信會有人認為這是最高級和最有價值的藝術作品。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食物會否有同樣的侷限,只能淪為次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