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 複合論証


在報章雜誌,電視訪談,以及學術期刊等資訊媒介出現的論証往往非常複雜。有時候一個論証可能包含數個次論証。有時候一個結論可能由多個前提支持。也有些時候前提並非出現在結論之先。

在本導修課中,我們將學習一種圖示論証結構的方法 - 論証結構圖 (argument maps)。這種圖示法能清楚展示論証中前提與結論間之邏輯關聯。因此,對表示複雜的論証尤其有用。

§1. 基本論証結構圖

讓我們先考慮如何圖示最簡單的 - 只包含一個前提的論証的 - 論証:

例一: 哲學系畢業生大多很難找工作。因此報讀哲學系的學生人數向來也什少。

這論証只有兩句句子。首句為前提,尾句為結論。我們分別以[1]及[2]標示結論及前提。[2]單向地支持[1]。因此我們以箭號 '→ ' 連接兩者,如下圖所示:

現考慮下面較複雜的論証:

例二: 如果天下雨,則地會濕。現在天下雨。因此地濕。

例三: 政府加稅或是減稅。政府不加稅。因此政府減稅。

上面兩個論証也包含三個述句:首兩個為前提,最未一句為結論。讓我們以[1]標示結論,以[2]及[3]分別標示兩個前提。兩論証也斷言前提共同支持結論。換言之,缺乏任一前提也不能推出結論。為表示這種關係,我們將在論証圖中以橫線連接[2]及[3],並在線中央連上箭號直指向[3]。如下圖所示:

再看下例:

例四: 你應報讀醫學院[1]。因為成為醫生是你一直以來的夢想[2]。此外,你父母也會以有個唸醫科的兒子為榮[3]。

與例二及三相同,例四也包含三個述句(前提分別以[2]及[3]標示,結論以[1]標示)。然而與上兩例不同的是,例三的兩個前提相互獨立而並非相互依靠。換言之,例三的兩個前提分別提供兩個不同的理由支援同一個結論:即使去除其中一個前提([2]或[3]),結論[1]也仍獲得支持(雖然其受支持的程度將較弱)。這關係可圖示如下:

上圖中[2]和[3]並無橫線連接,但卻各有箭號直指向[1]。這表示[2]和[3]為[1]的兩個獨立理據。 有時候,兩個不同的結論可由相同的前提支持:

例五: 愛滋病能以血液傳播[3]。因此你不應與他人共用針筒[1],並且[2]不應與他人共用牙刷。

例五可如下圖示:

1 2 3

一個論証可能內含若干個較小的論証。讓我們稱前者為主論証(main arguments),後者為次論証(sub-argument)。次論証的結論通常充當主論証結論的前提(因此也稱 主前提 (main premsies))。次論証既為論証,那當然也受其他稱作次前提(sub-premises)的述句支持。底下就為一例:

例六: 年青偶像獲高酬是極為合理的。偶像的生涯幾年便過去,因此他們只得數年或甚至更短的時間去賺錢。

從文意判斷,上面論証主要是想說服我們接受年青偶像應獲高酬。因此主結論是首句。在未句間出現結論指示詞 因此 。這提示我們例六應還有另一論証的結論:他們只得數年或甚至更短的時間去賺錢。這論証只有一個主結論。因此,這另一的結論應為次結論。 在這例中,次結論提供接受主結論唯一的理由(因此我們稱次結論為支持主結論的前提)。而次結論則由次前提偶像的生涯幾年便過去支持。以[1],[2],及[3]分別標示主結論,次結論(主前提),及次前提,這論証的結構可圖示如下:

§2. 日常生活中的複雜論証

實際生活中碰到的論証鮮有如上面那些例子那麼工整簡單。本節我們將講解如何應用剛介紹的技巧來分析較複雜的論証:

讓我們先握要陳述構作論証結構圖的要點:

  1. 找出論証中的主結論。留意,一段或一篇論証文(argumentative essays)可有數個受相同前提支援的主結論。
  2. 找出支持主結論的理據:主前提。一個論証可能有多個主前提。
  3. 查看主前提是否有其他理據支持。換言之,主前提是否為有次前提支持的次結論。
  4. 以不同數字標示結論及前提。
  5. 判斷何者屬論証的前提及結論並無特定規則可循。但一般而言,主結論通常放在文中首句或未句。此外,前提及結論指示詞的出現也有助判斷。
  6. 若論証有多個主前提,則須留意前提間之關聯:它們是相互獨立,還是相互依靠?

考慮下例:

例七: 若你愛護地球,關心生態環境,那你便應避免使用膠袋。製造膠袋的過程很容易引發危險的化學反應。此外,膠袋不能生物退化也不能被燒毀。因為若塑膠被焚燒,四周將散發有害的毒氣。由此可知,膠袋一經製造,便將永存地球。使用膠袋將不可避免地破壞我們的美麗居所 -- 地球。

上文的中心思想很明確。作者意圖說服我們避免使用膠袋。因此主結論應為:

我們應避免使用膠袋。(以[1]標示)

作者以什麼作為支持主結論的理據?答案在文中也很容易找到。理由是:膠袋會破壞地球(或會地球做成污染)(以[2]標示)。綜合這兩步,我們可得下圖:

文中提出什麼理由支持主前提?作者以兩個理由支持膠袋會破壞地球。首先,膠袋的製造過程易生危險。因此明顯會對地球構成損害。此外,膠袋被製造後便無法去除也同樣有害地球。以[3]及[4]分別標示這兩個支持主前提的前提,上圖可續繪如下:

由上圖可見,主前提在論証中充當次結論之位,由[3]及[4]這兩個次前提支持。 現讓我們看看作者對[3]及[4]有否提供理據。文中作者並無以任何理據支持[3],但卻提供了兩個獨立的理由支持[4]:膠袋不能被燒毀[5],(膠袋)也不能生物退化[6]。[4],[5],及[6]的關係可圖示如下:

在述句膠袋不能被燒毀前出現 因為 這前提表示詞,這提示我們[5]也為一子結論,且由述句膠袋被焚燒會在四周散發毒氣支持[7]:下為[5]及[七]之圖示:

綜合上述各步,我們得出下面完整的論証結構圖:

上一頁 下一頁

主頁頁頂聯絡

版權 © 2004-2024 劉彥方 陳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