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08] 語害批判


要思考及表達清晰,就要留意一些阻礙確當思考的語言或概念上的弊病,亦即「語害」。語害大致可分三大類:

  1. 語意不清 — 意義含糊、概念混淆等情況
  2. 概念扭曲 — 不恰當地扭曲概念或詞語的正常用法
  3. 言辭空廢 — 把沒有訊息內容的說話當作有內容

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舉的語害,是針對阻礙清晰確當思考的毛病而言。在日常生活,以及文學和藝術活動中,並不需要處處表達清楚。例如詩詞為表達情感往往運用各種修辭技巧,當中含糊的字眼又或特別的詞彙用法,算不上為語害。

語意不清

某香港大學的調查發現,「有過六成的學生經常查看電郵。」不過,「經常」是個含混 (vague) 的字眼,意思並不清楚,故此這個調查的結果不大有用。

「概念混淆」是指把一個語辭的兩個或以上的合乎辭義的解釋加以混淆而導致蒙混、或誤導。試考察下面這個說法:

「人人生而平等這個說法是不能夠成立的,因為,每一個人的智商、高度、體重和樣貌美醜的程度都不完全相同。」
上述說法明顯地是有毛病的,但毛病出在什麼地方?上述的說法對「平等」給予這樣的一個解釋:有同等程度的智商、同等的高度、同樣的體重。但這個解釋和有同等的權利、同等機會、同樣的待遇的意思不一樣,而上述說法就是將這兩個意思混淆了。故此,它是一種概念混淆的說法。

不過,我們亦要明白,要語言絕對清晰是沒有可能的,亦並不恰當。意思是否清楚,視乎情況和要求而定 — 清晰與不清晰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分界。

概念扭曲

概念扭曲是不恰當地扭曲概念或詞語的正常用法,違反了它們的正確意義。例如:

政府官員:「甲公司是一家大公司, 控告有關公司的主席會令其倒閉,有不少人因此而失業, 所以基於公眾利益的考慮, 我們不控訴有關公司的主席。」

此一說法就含有概念扭曲的毛病。因為把一家大公司的僱員的利益說成是公眾利益,那是扭曲了「公眾利益」這個語辭的意思。

範疇錯置是概念扭曲的一種。例:

「其實許多所謂創新,只是將舊有的知識重新組合、加長、縮短、改動、配對等。」 — 經濟日報

知識並非如繩索等有長度之實物可以加長縮短。「加長」知識犯了範疇錯置的毛病,應作「增加」。但「縮短」知識,則不知應如何修改了。知識當然可以因失憶而減少,但何以這是創新思考就不得而知了。

概念扭曲常常用來「死雞撐飯蓋」。這裡有一個真實例子。「才子」作家陶傑在電台《光明頂》節目中誤引一篇假新聞。節目播出後,很多人批評他不弄清楚事實便胡亂引用,但陶傑辯稱他自己早知該新聞是假的。至於為何他在節目說此事為「真事」,他解釋說,「真事」的意思是「真的在網上看到此事」。此番言論,被很多網民嘲笑。(見《明報》2009年7月26日報導 )

言辭空廢

當我們把一些沒有信息內容(即零信息)的重言句充作有息內容的陳述提出,有關的說法就是一些「空廢言辭」或「空廢命題」。例如:

甲:「為甚麼病人甲突然死亡?」
乙:「因為要發生的事情始終都會發生。」

乙的說話就含有言辭空廢的毛病。要發生的事情當然會發生,但何以病人甲的死亡是要發生的事情?在此我們有必要區分「空廢言辭」和「重言句」。重言句是一些只須通過分析它的意思就能確定其為真的句子。重言句有三個重要特性:一、無信息內容;二、具有(邏輯)必然性;三、先驗。但凡空廢命題都是一些具有空廢性的重言句,其空廢性則在於它們被充作有信息內容提出,因而有害於確當的思考。倘若有關重言句並非被充作有信息內容提出,那就並非「空廢」。

參考: 李天命網上思考 — 語理分析


練習

以下這些句子有什麼問題?

  1. 特區政府的各個局長並沒有共同的理念。
  2. 人的生命內涵是由一系列的選擇所構成的。
  3. 房屋署將會檢查所有超過十年樓齡的大廈和村屋。
  4. 巴士公司不應加價,因為票價將會上升。

以下每個新聞標題都可以有多過一個意思(歧義),看看你是否可以找到。試試把它們改寫避免誤會:

  1. 兒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
  2. 壯男爆頭死攬財物保不失
  3. 挪威農民餓死逾400隻豬判囚1年
  4. 犯人收押所有女訪客遭警告

以下句子有沒有歧義?

  1. 實驗參加者必須未懷孕或準備受孕。

試討論以下的例子或者對話有什麼問題:

  1. 記者:特首梁振英今次濫用特權應否道歉?
    愛港之聲召集人高達斌:經常發生先為之濫用,一宗兩宗叫濫咩?
  2. 「什麼是藝術?藝術就是一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信報》2012年10月30日
上一頁 下一頁

主頁頁頂聯絡

版權 © 2004-2024 劉彥方 陳強立